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杜道伟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古代士人画家的雅俗观

2012-01-13 13:59:01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杜道伟
A-A+

  中国古代士人对待雅与俗的态度是界线分明的,就其实质而言,这是古代等级观念的产物。在绘画领域,雅俗观也是如此。士人总认为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。李日华说的很明白:“…读书,自然雅俗分也”, 这表明士人与雅有着必然的联系。往往士人画家自我标榜为雅士,而视画工为俗子,他们认为俗子的画作理应俗气。士人游戏笔墨,追求高雅,标榜的高雅有时过于偏执,并存在着偏见。如米芾在《画史》中评黄筌的花鸟画:“…徐熙…花皆如生,黄筌惟莲差胜徐,余虽富艳皆俗” 。这直白地表明米芾的艺术观点‘抑富艳而尚清雅’,虽是艺术评论,但明显存在着偏见。“黄家富贵,徐熙野逸”,只是艺术风格的不同主张,体现了艺术的多样性及美的不同形式,然而,把偏执的雅俗观作为评判艺术高下的标准是有问题的,它抹杀了艺术的多样性。甚至,有时画家身份的低微,其画作也相应受到贬低,比如米芾在《画史》中又说;“…崔白…之流皆能污壁”,这种观点显然不能只用‘这是艺术主张的分歧’来解释,要看到其中包含着的鄙视画家身份的意味。如今崔白的画作可以见到,画风古淡高雅,非米芾所说的‘能污壁’。由此可见士人的雅俗观存在着偏见,伴随着这种偏见的审美也同样带有片面性。例如沈宗骞在《芥舟学画编》中有对雅的论述:“古淡天真,不着一点色相者,高雅也;平原疏木,远岫寒沙,隐隐遥岑,盈盈秋水,笔墨无多,愈玩之而愈无穷者,隽雅也”。这和王安石的“荒寒画意” 无二致。

  士人认为雅和俗是对立的,俗去才能雅存,在很大程度上,这直接导致了士人画家审美取向的单一。一方面,在绘画取材上,去俗就雅,去市井生活俗气就山林水云之雅,比如李流芳游虎丘,见游人众多,颇无游意,当创作这一题材时,只画山林不画人,颇觉“放出山水本色”;另一方面,审美取向于简淡荒寒。自然界是多样的,人的感受也是丰富的,但士人介入绘画以后,主观的审美取向占了上风。苏轼主张“箫散简远”、“澹泊”。元代以来的山水画多是水墨淡雅,董其昌论倪云林:“独云林古淡天然,米痴后一人也”,倪云林的画很符合董其昌以淡为美的审美观,他之所以被董评价得如此之高,这和云林画风的“古淡天然”有直接关系。本来“云林戏墨,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浊”。 加上在董其昌的大加提倡下,以及“南北宗论”的鼓吹,使得崇尚淡雅之风更加深入人心,从中不难看出雅与淡的关系。在此风气下,秦祖永论龚贤的画:“但墨太浓重,沉雄深厚中无清疏秀逸之趣”,从“但墨太浓重”的语气可知秦祖永喜欢清疏秀逸,而非墨色浓重的黑龚的风格,秦祖永之所以有此认识,这和淡即雅的绘画观念分不开的。

  由此可见,单一的审美取向限制了对其他形式美的价值肯定,画风的单一是不可避免的。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山水画多倾向于水墨淡雅,即使是经过写生游历也难以改变此种风气。以新安画派为例,新安画派的游居派查士标、程邃、程嘉燧等的苍古、荒寒的画风,颇似李日华说的“微茫淡远” 的妙境。游居派画家只是以各自的风格追求来自我表现,如程邃的老笔焦枯,苍老之感漫溢画面,较之淡远,则更显古拙。而新安画派的本土派渐江、戴本孝的作品也充满着萧淡的特点。渐江的风格可分为两种,一种是简淡平远的学倪、黄的披麻拟古山水,另一种则是萧峻简淡的师法黄山的风格。前一种没太大的个人面貌,价值不大,而后一种冷气逼人,高古冲淡,是渐江的代表风格。但审美的单一,画面全然求淡,没有象龚贤那样形质兼顾,沉郁苍莽,大有神气。戴本孝面对华山的雄浑博大,苍莽孤峻,然而崇淡就雅的审美取向在支配着他的自然观,所以画出来的华山便是一片江南了。同样面对自然物象,渐江与戴本孝不同,渐江放弃对质的表现,着意体味黄山之形,形是黄山的风骨,渐江用清雅为黄山添神,造就了寒气逼人的气息,这是渐江的艺术价值之所在。而戴本孝的特色是打破了形即线的局限认识,以枯笔写形,形质不分,用此法画黄山则形质俱备。只是戴本孝以淡为宗,不能尽黄山神质。这主要因为以淡为宗的观念不能发现黄山的变幻美,也就无法弥补戴本孝对形质认识的不足。

  综上说述,山水画水墨淡雅的单一取向,和士人画家的加入是分不开的,士人的尚雅去俗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山水画水墨淡雅画风的形成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杜道伟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